長沙縣非遺傳人楊定衡耗時一月創(chuàng)作竹雕作品《再出發(fā)》,向為祖國爭光的航天人致敬。 受訪者供圖
(資料圖)
◎星沙時報記者 盛磊 通訊員 王國光
5月30日,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點火發(fā)射,并取得圓滿成功。與此同時,相隔2000多公里的長沙縣江背鎮(zhèn)五福村,竹雕非遺傳承人楊定衡從10萬個竹根中尋找到很特殊的竹材,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創(chuàng)作了航天員《再出發(fā)》竹雕作品,慶祝神十六發(fā)射成功。
楊定衡介紹,自己一直在關注著神十六發(fā)射情況,看到神十六翱翔天際的那一刻,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,“我想通過這種傳統(tǒng)技藝,紀念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,向為祖國爭光的航天人致敬。”
萬里挑一選竹材
創(chuàng)作竹雕向航天人致敬
“自我國宣布建設載人空間站工程起,我就一直密切關注,每一次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,我都由衷感到自豪。”楊定衡說,身為一名竹雕非遺傳承人,看著祖國日益強大,一直想創(chuàng)作一件致敬中國航天人的竹雕作品。
經過幾年的醞釀,日前,他在10萬根竹料中尋找到一根天然生長四根竹竿的竹子,經巧妙構思設計、雕刻,并采用灌沙、加熱塑型等竹雕傳統(tǒng)工藝,創(chuàng)作出竹雕作品《再出發(fā)》。
記者看到,這個竹雕作品神似此次出征的航天員景海鵬,左手提著便攜式通風機,右手揮舞著國旗,眼神透露出驕傲和自信。
“這根竹材很特殊,它根上天然生長了四根竹竿,竹根可以做軀干,竹竿可以做四肢,再經過一些傳統(tǒng)雕刻工藝,把它變成一個栩栩如生的航天員?!睏疃ê飧嬖V記者,竹子基本都是直的,這個竹雕作品的難度在于讓竹竿呈90度彎折還不開裂,“為此,我在竹筒里灌了一些河沙,再慢慢加熱塑型。”
楊定衡坦言,中國航天精神是一種工匠精神,是我國從無到有、自力更生、自立自強的生動體現(xiàn),與竹雕技藝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竹雕作品將贈與
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
記者了解到,江背竹雕始于光緒年間,楊定衡家四代人都是做竹雕手藝,他從小耳濡目染,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,但那時候主要是木雕,他閑暇之余才會做竹雕自玩自賞。
“這個手藝傳到我這里,就只做竹雕了?!睏疃ê庹f,2019年,他在縣文旅局和江背鎮(zhèn)政府的推薦下,成功將竹雕申請了長沙市非遺。
楊定衡是典型的慢工出細活,制作一個竹雕作品,快則十天半個月,慢則三五個月或更長時間,“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讓人眼前一亮、耳目一新,而不是一味的守舊、耗工耗時?!?/p>
值得一提的是,楊定衡在繼承祖輩雕刻技藝的基礎上,對竹根處理和雕刻技藝上進行了大膽的創(chuàng)新和技術研究,在竹子的防霉、防蟲、仿古及雕刻風格和竹產品開發(fā)上有很多突破,作品曾在中國工藝美術比賽中多次獲獎。此次創(chuàng)作的《再出發(fā)》,就是他近年來不斷打磨的一項創(chuàng)新技藝。
楊定衡透露,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(五院)衛(wèi)星型號總設計師唐伯昶也是長沙縣江背人,他想通過老鄉(xiāng)把此次慶祝神十六成功發(fā)射而創(chuàng)作的竹雕《再出發(fā)》送給該院,祝愿中國航天事業(yè)越來越好。
標簽: